外资巨头加速布局中资公募跳出舒适圈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4-06 09:23:01
浏览

  今年4月1日,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满一周年。这一年来,外资巨头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基金行业起到“鲶鱼效应”。中资基金需跳出“舒适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瞄准全外资公募牌照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9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1.78万亿元。

  2002年10月,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获准设立。此后,外资进军国内基金业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

  根据证监会官网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一览表(2020年9月),44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中,鹏华基金、国投瑞银、泰达宏利、华宝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等17家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及以上,此外还有13家基金公司的外资占比达到30%及以上。

  外资在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于2020年8月正式获批,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根据证监会的批复,贝莱德基金将在批复后6个月内完成组建工作,足额缴付出资,自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然而,贝莱德基金似乎放慢了布局公募的脚步。截至2021年3月30日,贝莱德基金还没有发行任何公募产品。

  除了贝莱德,外资巨头纷纷加快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想拿到一张全外资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路博迈、富达亚洲、范达集团、联博香港均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前三家公司都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需提交补充材料。

  牛年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材料于同日被证监会接收。早在2005年,施罗德就参与设立合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持股比例30%。

  华鑫股份于3月30日晚间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拟转让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股权,挂牌价格不低于3.88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后,华鑫证券不再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股权。业内认为,目前持股49%的大摩大概率将接盘这部分股权,实现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绝对控股。

  对于总规模达20多万亿元的中国基金市场,也有外资机构想另辟蹊径,从基金投顾这片蓝海里分一杯羹。

  3月16日,全球最大公募机构之一Vanguard(先锋领航)发布了新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表示将暂缓其在中国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将其中国的资源集中于发展与蚂蚁集团合资推出的“帮你投”投顾服务。

  “鲶鱼效应”加速竞争

  外资早已嗅到国内财富管理机会,随着外资控股或者独资设立基金公司的不断壮大,会给中国公募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欧美发达市场基金行业起步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理念和经验,这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基金行业起到“鲶鱼效应”。

  “一方面,通过引入外资竞争,推动国内基金行业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国内与外资机构展开合作,引入一些成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同时,通过与外资合资,也有助于推动国内有实力的基金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