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显本领治污治水治交通(关注智慧城市建设)(2)
测雨新技术,是现代城镇治理中的重要环节。“雨情监测已有多样化手段,如雨量计测站能监测单点雨量,但是数量有限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需经常性维护;天气雷达可以估算降雨强度,但存在覆盖盲区且价格高;测雨卫星虽然覆盖面广,但是时效性较差。”江阴防汛办信息化负责人邹明忠介绍,“微波测雨”是更为精准化的新技术手段。
“微波测雨”利用几乎与近地表平行传播的高频微波进行降雨监测,有效解决了扫描方式和地物影响等问题,因此能够获取近地表降水的准确信息,不仅系统稳定性强、日常无需维护,且时空分辨率高。
记者了解到,“高分辨率降雨监测系统”及“微波测雨解决方案”,从2019年获得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项目研究课题以来,已在江阴的城镇、G2高速江阴段等全面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
同时,在浙江杭州下城区,各种“智慧治水”的高科技手段也在被不断尝试。在下城区灯塔社区旁的横河港,全线2.2公里看不到一个值守人员,自吸式水上垃圾收集器将河道里的垃圾都吸纳起来,无人驾驶巡检收集船正在水面上巡检,这条船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不停地在河道里来回穿梭,边行驶边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网过来,同时还能兼顾执法取证、自动巡河的功能,实现对水质突变、河岸破损、垃圾堆积等场景自动预警上报,对河道不法行为进行远程喊话提醒。
从去年下半年起,下城区对辖区多条河道推广运用智能监测系统、无人驾驶船只巡检系统、河道垃圾自动清扫系统等。如今,率先试点的横河港,已实现24小时无人监管。
巧用城市大脑
缓解交通压力
对杭州市民赵丹而言,以前每次陪母亲去医院做血液透析都是件头疼事,“母亲患有尿毒症,行动又不便,每次开车送她去医院透析,都要在车流中挤上大半天,而且还不好停车!”
赵丹常去的医院,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市中心湖滨商圈,与西湖直线距离不足400米,周边商场云集,游客众多,交通压力不言而喻。遇到早晚高峰,就诊车辆环绕医院排起长龙,交警部门对此也很无奈。
随着杭州城市大脑的不断完善,解决这个“老大难”,终于在去年找到了突破口。湖滨街道党委书记孔兴桥介绍,去年4月,街道与卫健、城管和交警3个部门组成专班,通过杭州城市大脑,梳理出医院周边包括商业综合体在内的4个停车场共1293个车位。“我们还发现,商业综合体因营业时间略晚,还能与医院停车早高峰形成错峰,能大大缓解仅有127个车位的医院停车场。”
在城管协助下,街道与几家停车场达成共识,为医院车辆引流,卫健部门帮助医院在其线上挂号系统接入周边停车位预约,交警部门通过在多个路口设置电子引导牌,让开往医院的车辆跟随引导顺利开往指定停车场。
经过3个多月准备,去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运行。孔兴桥介绍,如今,经过不断调整,现在电子引导牌平均一天能引导284辆车,周边停车位最远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医院,成了不少就医人士的首选。“不仅如此,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周转率还实现了翻倍增长,我们打算把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拥堵路段。”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通过智能监测网络的建设,延伸了监管的时间和范围,实现了全天候、多领域的实时监管,也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2018年以来,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在行业内开展与部、省、市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数据联通与整合,不仅实现了与全省各类交通政务数据的对接,也实现了与全省范围的旅游包车、网约车、机动车检测站等众多运输企业运营数据的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