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耕新图景(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3-21 16:32:02
浏览

  3月12日,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的农田里,何志辉开始了他的表演:拿着手机,打开应用软件,输入高度、密度、半径,点击启动图标,一架无人直播机迅速升起。按照设定的路线,无人机均匀地撒播水稻种子。只用了半个小时,近40亩地全部撒完,过去靠人工播种,需要一个白天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他说:“无人机原来只有喷洒农药功能,现在可以进行多项田间作业。”

牛年春耕新图景

  在广东台山市汶村镇茭一村,工作人员将水稻种子放入无人机(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何志辉的合作社今年还引进了自动驾驶犁田系统。花了20分钟学会操作的何志辉说,以前驾驶犁田机虽然也节省人力,但操作很费事。现在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犁田机的作业路径、作业频率等等,都由系统支撑,解放了操作者,提高了作业成效。“生产效率提高了,我经营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今年扩大到2000亩了。”

  “智能”加持,“开”来高效率

牛年春耕新图景

  3月6日,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阳春三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流转经营的2000多亩示范基地里,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舞动。

  尽管离基地有20多公里远,但油菜地里的“一举一动”尽在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勇富的手机里。原来,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指导参与下,基地作为“智慧农业”试验田,安装了农业物联网设备,对气象、土壤、虫害等信息,均能进行实时监测,并与后台联网,以便做出科学农事决策。

  “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农业大脑’能做出精准预测,精准指导各项农事操作,需要施肥就施肥,需要治虫害就治虫害,不误农时。”袁勇富说。

牛年春耕新图景

  3月6日,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他所在的公司创建了工厂育秧物联网、全生育期管理物联网、农事作业车联网、水稻烘干智能监控网、品牌销售电商网“五网合一”的智慧农业经营服务模式,将水稻生产过程梳理为标准化种植13个阶段和49个决策环节,通过10大算法、23类模型对水稻全生长季进行管控,实现了智慧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

  “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水稻种植,实现了在最佳时间做出最佳决策,省时省力。”去年的水稻种植成果让袁勇富引以为豪,经过专家及数据验证,化肥农药综合成本亩均节约108元、增产14.3%、节氮21.8%、减药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