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外伤外治,内伤内治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6 13:01:12
浏览

2020年3月3日,河钢集团宣工公司工人在出口俄罗斯的推土机生产线上工作。/p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

2020年3月3日,河钢集团宣工公司工人在出口俄罗斯的推土机生产线上工作。中新社发 陈晓东 摄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和冲击。

  3月25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专家网络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疫情下的制造业发展、新型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有效应对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和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当前,我国制造业现在正处在从第一波冲击向第二波冲击转换过程中,从内部冲击为主转向外部冲击为主,从供给端冲击为主转向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受到冲击。疫情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为此,一是要加快推动复工复产;二是要采取措施保障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特别要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有效降低供应链被替代的风险;三是制定应对国际供应链中断的预案;四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五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六是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

  要新老基建并重共举,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一是老基建建设仍然有很大潜力,仍然可以作为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老基建同样需要高科技做支撑,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基础设施的融合;三是新老基建的建设应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四是新基建的建设应该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此外,要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积极减免负债;二是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提供特殊帮助;四是促进环境优化;五是强化包括科技在内的公共服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正处于重要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较突出,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在这个特定背景下,重在加快推进基于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可能是短期的,但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疫情对产业发展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双重冲击,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结构性压力。为此,要将短期经济政策刺激与中长期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第二,全球供给链重塑对产业发展将带来严重冲击,但对我国基于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形成重大推动力。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内需为导向,与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趋势相适应。基于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第三,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经济政策的刺激,但更需要以结构性改革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莫干山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

  与正在研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衔接,我国应尽快制定一揽子产业恢复振兴规划。可以重点考虑五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一是发展新基建的专项规划;二是制造业,钢铁、煤炭、化工等产业的振兴规划;三是服务业发展的振兴规划;四是建筑业的发展振兴规划;五是海外产业投资发展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赵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