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向“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01 04:06:01
浏览

  机械臂挥舞,一批批晶圆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入机器,经过镀膜、光刻、刻蚀、清洗等多个精密流程,一片片红外探测器陆续下线。

  走进湖北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德红外”),3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任务。

  “这个探测器只有指甲盖大小,俗称红外芯片,集成了传感器、集成电路等,能把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转化为光电信号,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部件。”公司董事长黄立介绍,去年公司实现了制冷型1K高分辨率探测器、1K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等新产品的科研鉴定和批量生产,芯片产品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40%,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目前订单已经排至今年7月。

  从零起步,坚持自主创新,从底层红外关键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建成较为领先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如今,高德红外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续写攀“高”向“新”、追光而行的新故事。

  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红外科技高峰

  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单晶炉旁设置调试参数、持续观测仪表数据……原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炉内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生长”,红外探测器所需的红外晶体才能制备出来。

  “公司拥有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碲镉汞制冷红外探测器、二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探测器等3条批量生产线,可自主完成从原材料提纯、生长,到芯片的流片、制造、封装与测试的全套工艺,红外芯片年产能近千万片。”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洪介绍。

  自1999年成立至2010年上市之初,高德红外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当时约占其成本70%的红外探测器需从国外进口。“依赖进口,不仅用不上性能最佳的红外器件,而且价格高、交货周期长、售后保障不稳定。”周文洪说。

  多年来,高德红外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2014年,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5年,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2017年,高性能制冷型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成功;2021年,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面世并批量生产;今年1月,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项目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审……

  “为保持关键技术领先,我们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20%左右用于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一半。”黄立介绍。

  眼下,公司正沿着更大阵列规模、更小像元尺寸、更高灵敏度、更短热响应时间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开展400万像素制冷型探测器、百万像素非制冷帧积分探测器的研制,计划在今年发布系列高性能中波探测器及机芯、系列非制冷车规机芯和模组等全新产品。

  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高德红外旗下的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车载红外产品生产线引人注目。AA调焦、镜头组件测试等高精度生产设备通过轨道连接,如同一列火车,在机械臂辅助下,产品贴装、锁付、光学调焦、检测等全套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

  “我们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技术,自研算法,自主搭建了车载红外产品AA生产线及车载红外全自动综合测试系统,可实现多项功能自动化检测,大幅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年产能从15万台提高到百万台。”轩辕智驾工程部经理王立良介绍,该生产线去年12月投入使用,预计今年5月可实现量产。

  高德红外正全面实施红外“芯”平台战略,以自研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为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系列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开发、机芯硬件平台及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赋能安防监控、工业监测、辅助驾驶、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